欢迎光临本站!

耐药的产生及检测意义

2016-12-02 20:01:50        作者:红枫湾医学网        来源:红枫湾

自20世纪90代中期开始在部分发达国家广泛使用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机会性感染相关死亡率大大降低,我国从2002年开始试点对HIV感染者的免费抗病毒治疗,迄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在抑制病毒复制、重建人体免疫功能、延长感染者生存期并提高生存质量等多方面收效良好。但随着HAART的持续进行,HIV病毒逐渐发生突变,产生对一种或多种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在2012 年发布的HIV耐药报告中把HIV耐药分为两种类型:传播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前者指HIV新发感染个体感染HIV耐药株,后者指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由于药物的选择作用产生耐药突变

药物耐受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抗病毒治疗效果。目前,在HIV感染者中,抗病毒药物耐药性问题日益凸显,药物耐受一方面由于HIV病毒自身单链RNA的结构特性,具有高度的原发突变性,易产生耐药;另一方面长期的药物作用本身对耐药株具有选择性,也容易导致抗病毒治疗效果大幅下降,甚至出现病毒学或免疫学的治疗失败。随着抗病毒治疗的开展,耐药株开始在新发感染人群中传播和流行,致使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可能携带耐药病毒株,产生原发耐药,进而影响HAART后的治疗效果。

因此,2015版艾滋病诊疗指南推荐了几种进行耐药检测的情况:

①当抗病毒治疗期间病毒载量下降不理想时,或抗病毒治疗失败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时,可做HIV-1耐药检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改变。对于抗病毒治疗失败者,耐药检测应在病毒载量大于400拷贝/mL 且未停用抗病毒药物时进行;如因各种原因已经停药,需在停药4周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

②如果条件允许,感染者也可以在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先进行一次耐药性检测。

对上药前的感染者进行耐药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原发耐药,便于医生临床指导抗病毒治疗,使治疗方案更加个体化,获取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用药期间的患者,适时进行耐药性监测也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病人抗病毒治疗现状,对于方案和疗效评价、及时决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链接: